高素质农民培训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,近年来,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培训工作,投入大量资源,取得了显著成效,高素质农民培训是从哪一年开始的呢?
高素质农民培训始于2006年,当时,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,提高农民整体素质,我国启动了“阳光工程”——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,该项目旨在通过培训,使广大农民掌握一定的农业科技知识,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,从而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。
2006年以来,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,一是培训规模不断扩大,培训人数逐年增加;二是培训内容不断丰富,涵盖种植、养殖、农产品加工、农业科技等多个领域;三是培训方式不断创新,采取课堂讲授、现场观摩、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,提高培训效果。
近年来,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,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更是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,2018年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》,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民培训,提高农民综合素质,自此,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高素质农民培训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,包括:农村实用技术培训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训等,通过这些培训,广大农民不仅掌握了农业科技知识,还学会了经营管理、市场营销等技能,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。
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自2006年开始,至今已走过十几个春秋,在这期间,我国农民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,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,在新的历史时期,我们要继续深入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